深刻领悟 认真落实 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2月3日,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在北京举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会议并进行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祝贺《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的这届论坛。
我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学习总书记的指示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深刻领悟、认真落实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大家知道,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历程,在建国初期,中央提出“三化三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就是工业化,“三改”就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来,朱总理代表毛主席在人代会上宣布上个世纪末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再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工业化的战略方针,历经千辛万苦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先进国家、发达国家是“两化”分步走的,我们是两步并入一步走的,同时给出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创造了业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论述,到2020年我们如期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两段指示很精辟,关键词是两个,前面一个是“关键任务”,后面一个是“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加深了丰富了我们对新时代新征程下新型工业化的认知。新型工业化是十六大提出的,20多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又加深、丰富了,我体会到以下五点:
一是新型工业化面对着世界大变局的严峻挑战,这和本世纪初很不一样。我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那个时候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是很有利的,现在大不一样了。疫后各国调整产业结构,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它容易派生新的经贸壁垒,风云突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激发了我们加快工业“由大变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强化和发展了工业化、信息化这两化深度融合。这20年国际科技突飞猛进,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迅猛,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和内在动力。这20年,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互联网的应用,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数字化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新动力。
三是“四化”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工业化不单单是工业本身,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四化”要同步。二十大还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给新型工业化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水准。在新征程和新的阶段中工业仍然要发挥着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
四是新型工业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统筹协调产业布局,各地要差异发展,绿色转型推动“双碳”。所以说新型工业化它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
五是新型工业化要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先是“两头在外”,外贸依存度很高。在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一年,我们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64%,金融危机以后我们逐渐调整,现在是35%,发达国家是20%-25%,所以我们还有调整的余地,这个和二十多年以前是不一样的。就是要以内循环为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经济在任何极端的情景下也能循环畅通,国家安全、民生安宁。
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是我们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要尽职尽责不懈努力。
首先,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保证。党为经济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领航掌舵。党的理论指导、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是我们的根本遵循。党中央及时研判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及时正确的把握,坚决贯彻。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战略和依法治国的方略。作为我们行业和企业来说要遵照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守法合规生产经营。对于政府和部门来说,也要完善法制化、数字化和服务型建设,只有我们行业和企业、政府和部门这两方面共同协作,才能构筑守法诚信的社会生态。这不仅是企业行业,政府部门也要这样做。我们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制定了企业自己的治理制度,受到国家的支持和呵护,从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调动整个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
三是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到实处,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和要求,也是当前面临经济复杂变化的需要。要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要服务于、服从于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去应对那些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我们用工作和目标来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这样才能学会主动。要尊重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则,着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努力完成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型工业化”的新使命、新任务。
习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确定了“关键任务”的新定位和“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新使命。
下面我就新型工业化中几个大家普遍关注的战略任务,结合当前的情况做一点分析。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也是一个国家战略。
1)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要认真梳理双链中有哪些痛点,特别是被“卡脖子”的那些痛点和堵点,开展专项攻关和协同攻关,去补链、固链、强链,实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产业链很多,我们要抓住其中的重点。
夯实以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软件的“五基”。原来中国制造2025是“四基”,经过这几年加了一个基础软件。这“五基”无论任何企业都要去夯实。这样可以提升我们产业链现代化的水平。
2)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包括了能源工业,它的增加值占了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准确地讲是84%。这是我们现代工业的基底,比如宝武钢铁,这是世界钢铁行业之首。要巩固发展我们这些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是在全球产业分工占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要保障国家民生对于重要能源、资源、装备和民生的需求。你想一想“衣、食、住、行、用”,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多数还是传统产业提供的。
3)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还要瞻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从而构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领域、新赛道、新引擎。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是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45个国家级的先进制造集群之一。前不久工信部等七个部门发布了对于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已经开始进入政府落实的环节了。
4)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综合性的产业集群,完善现代产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也应该算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当今制造业占GDP的11%,不高,但是你还要看到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50%。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占GDP的27.6%,这个比美国高得多,但是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只有22%,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在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的同时,还要着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如上海临港经济区,它就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密切结合的新的经济区。
5)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龙头企业组成的优质企业的梯次体系。这三级一级比一级高,它是一个梯次的体系,从而实现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比如,工信部公布的100个中小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之一是河北邢台市清河县羊绒及制品产业集群,别看一个县里面的产业集群,它有1065个工厂,有2.6万个门店和线上的网络店,就业的人员8万人,刮目相看。这是第一个战略,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2.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国家战略,构建新经济、新业态、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包括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两个大部类。
数字产业化,指的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那就是电子信息产业。这个产业应对外部势力的封锁是首当其冲的,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关,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要我们自己发展芯片制造能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行业的任务很重。但是这个行业也有特点,它的技术更新快,从2G到5G也就是七八年更新一代,投资规模大,要花钱的,而且运行的能耗高,因此我们还要针对问题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优化方案,“东数西算”、合理布局、提高效率。贵州贵安新区打造一流数据中心,因为贵州海拔高,这样可以节能。
产业数字化,指我们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这是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制造业是主战场,我们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针对问题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升级要走深向实做优,什么意思呢?政府和部门规划指导意见、工作方案现在都有,贯彻落实中还要进一步的充实完善提高。因为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我们原先制定的在执行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的充实完善提高。在深入基层解决企业转型中的困惑和难点,通过抓典型示范来对口帮扶,相关的机构,包括一些研究院、设计院,包括平台要务实改进,推介、检测、评估、统计等等这些办法和方法,有些还不够成熟,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轻、快、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小、轻、快、准”是前不久旧金山G20会议上全球的共识,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一般它没有这个能力自己去搞,需要社会服务平台给它提供的产品和方案要小、轻、快、准,我们希望机构要响应这个号召。
至于企业,数字化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抓住生产要素,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部位,改造升级要因业施策、因企而异,节省投资、降本增效。5G比4G有很多优越性,但是它投资和能耗比4G要高得多,所以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生产线都要用5G,有些可以用4G,可以用物联网。
最近工信部出台了一个“5G轻量化”,通过5G的轻量化以后它的终端功耗比4G可以降低20%,它的模组成本可以下降70%。这个新的技术创新使5G轻量化简化版本得到了企业和行业的欢迎。
此外,还要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大数据的描述、诊断、预测、决策功效。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还是要逐步的转到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体上来,要用到工业、制造业这个主战场上来。
最近国家数据局等19个部门发文提出,“数据要素×工业制造”,我们过去搞互联网+,是加法,现在是乘法,成倍的增长,认识又提高了,让我们创造更多更优的应用场景,来提升大数据的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的功效。
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
习总书记提出3060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彰显了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双碳”事关整个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任务极其繁重。2021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二十大报告做了专题的论述,实际上“双碳”从原则上讲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撑。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节约优先、安全降碳,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梯次达峰,要稳步推进化石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要积极有序的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储能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绿电”的比重。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现在占了大概32%,这还不够,提高增长的比例,这样才能够把非化石能源的效果通过“绿电”把它体现出来。
还要切实加强“双碳”的基础工作,要梳理查清碳分布、碳排放、碳资产,要标定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因子”,要确认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前不久,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大家可以再好好的学习学习,认真地去落实。
要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减排和变革工艺技术、变革用能方式。我们节能降耗不是说已经到顶了,而是我们思路没开,要变革原来的工艺,甚至是一些颠覆性的工艺,要改变用能结构,多用电,多用绿电,少用油、少烧煤、少烧气,要从根本上变革。比如,中石化新疆库车用光伏发电,用绿电来电解水生产绿氢,把氢送到附近的塔河炼油厂代替原来的灰氢。
还要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减排,要组织低碳、零碳产品的开发和科研攻关,要开展国际的交流合作,要学习那些新型国家他们先进的科技和管理,还要借鉴他们的碳立法、碳交易、碳税等制度安排,倒逼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和内部改革。针对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行,欧盟声称我们中国卖给它的产品折合为每美元含0.89公斤二氧化碳,它说它卖给我们中国的产品只有0.28公斤二氧化碳,当然这个数字的可靠性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说是真实的话,这个对我们威胁就很大了,压力就很大了,要倒逼着我们加快转型。因为碳边境调节机制到2026年要全面实行了。还有欧盟的《电池法》、美国的《通胀消减法案》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极早地谋划,落实应对措施,要维护好我们国家的利益。
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杭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