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专家观点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韦俊谈“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16-11-25 查看次数:1201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韦俊做“中国制造2025”专题报告

  刚才领导和企业界都是业界的前辈,也是实际操盘手,直接做领军企业,认识比我深刻。我只能从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专家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非常感谢大会能够邀请我来,不占用大家吃饭的时间,给大家讲一讲案例,讲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制造2025纲要》是这个月的5月8号由国务院印发的,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应该说它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时间跨度研究提出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思路纲领性的文件。

  最近微信圈和媒体炒得比较热的几件事,在我的微信圈很多人转发的,大概5月初,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副院长4月份到美国学习,写了一篇文章发到微信圈里,名字叫中国在互联网+,美国已经进入了新的硬件时代。所谓新的硬件,说的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计算机的主板、鼠标、显示器,而是说在物理上存在的,在过去生产生活里面没有见过的新的硬件产品。苹果当年推出iPhone和Ipad的时候大家觉得很新颖,不足以让我们想象不到。现在可以看到又有很多新的变化,像多轴的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可穿戴设备以及机器人厨师,这些东西在他们出来之前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中国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互联网+的时候,美国人提出来所谓新硬件时代,以美国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由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的方式体现出最新的技术发展成果新的产业形态。这是炒得比较热的一件事。

  第二,日本东京机器人大会索尼公司研发几个小机器人,做了舞蹈的表演,表演过程中间其中一个小机器人摔倒了,他自己站起来继续跳,细微的细节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机器人技术研发重大的进展,设备摔倒了,没有损伤,重新起来还可以继续完成它的工作,这是基本的能力,表明了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政府、研究所和业界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发机器人不是我们中国现在所说的工业机器人,而是实用性和类人型的机器人,比工业机器人又上了一个档次。

  下面这两张图叫大力服,也是一个公司开发出来的,大量服就是说穿上它,脑子里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想法就会通过传感器传到设备上,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能够把它解析出来你的想法,指挥绑在四肢上机械手运动起来,最早做这个东西的概念是为了帮助残疾人康复,恢复他的功能,四肢穿上去力量可以增强十倍左右,可以方便四肢传递和老年人。两年以前就曾经有一个登山运动员,用大力服把四肢残疾的人背着他爬到了四千多米布莱德峰上。

  东莞有一加工厂叫做常英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他将建设中国第一个民营无人工厂,这家公司是做手机零配件的,做连接器和模具的公司,首期计划要投入一千个无人的机械手,目前已经有一百只机械手已经上岗了。原来通过人工操作所谓的数控机床和设备做产品的加工,有的时候有安全性的问题产品的一致性不是那么高,通过机器人的使用,在这两方面提升一个档次,按照他们的测算,有人工厂同样的效率的情况下,变成无人,需要员工的数量只相当于原来的1/10。这个小事件标志中国制造业开始进入智能制造新的时代。

  从前面三件事看到什么呢?企业在行动,他们看到了发展趋势,他们在捕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研发在追赶,在应对,从而占领发展的先机。

  历史上有这么多的公司,他们很有预见性,比如说像IBM在计算机领域一直在引领,1943年的时候,董事长Watson而全世界有五台就可够了,DEC公司创始人没有理由在每个人家庭都装电脑,没必要做PC,PC不用进入家庭。最典型的是柯达公司,是胶片公司的鼻祖和老大,实际上最早的数码相机是它发明的。发明了以后,他同时认为数字存储会替代胶卷这个行业。选择把这项技术封闭起来,不去搞,继续维持垄断地位,最终这个公司就没了,尽管是百年老店。首先作为企业来说,我们要看到趋势,看到趋势还不重要,看到趋势以后,如何把握趋势,如何抓住趋势转变的点。

  曾经有一个学说就说,什么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对趋势的判断,发现趋势出现拐点的时候,能够成功应对,企业战略就成功了,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少的。

  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要出来呢?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制造业进入变革调整的关键期;二是制造业步入由大到强新的阶段;三是中国制造业2025绘就制造强国建设新蓝图。

  全球制造业进入变革调整关键的时期基于两个判断,制造业重新回归,又成为各个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二是全球的制造业发展方式正在面临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本身是新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看看全球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做什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比如说美国人,美国人在做什么呢?从金融危机以后到09年到2012年,美国连续出台了五个战略计划,一层一层递进,重点在重振制造业的发展,政策框架还是制造业的促进法还是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国家战略和创新网络的建设,一步一步重振制造业从想法到政策到行动计划到具体的措施,一步把它明确的。

  最终它是围绕着战略出台了六大措施,第一个措施就是成立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美国历史上管产业的方式很早不见了,2011年就成立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2011年12月份的时候。办公室的目的协调各部门之间关于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鼓励外迁企业回归本土,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和出口。成立了跨部门的贸易执法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框架,到2011年的6月份又创建了由商务部牵头,横跨23个部委选择美国项目办公室。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启了从联邦政府层面主动招商引资的新的时代。另外就是加强科技的投入,这些年来主要围绕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等大量做研发投入,在清洁燃煤技术一个领域已经投入了150亿美金,最后推出了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一是社区大学,二是劳动力岗位的培训。

  美国是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从金融危机以后,按照普鲁金斯学会发出研究报告,他们提出未来能够支撑美国发展繁荣50个关键产业有35个属于制造业,出口额占到全美出口总额60%,吸纳1200万人的就业,占到全美就业人数的1/3。同时这轮美国振兴先进制造业有一个特点,依托美国互联网领域强大的实力。美国人发明互联网,美国人在互联网有绝对的话语权,所谓的域名解析系统。2009年的时候,美国曾经切断过敌对国家MSN通讯系统,开创从军事制裁、经济制裁、贸易制裁到信息制裁新手段,美国在互联网行业有一大批在全世界应该说是具有极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像Google、微软、高通、亚马逊。Google原来是一家纯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初做了一件什么事?连续收购全世界最好的九大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企业,从纯互联网开始开启机器人四年的发展规划,准备推出机器人的产业,进入到制造业和家庭服务业,安卓技术的负责人正在领导这样的团队像做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为智能机器人和网络建立统一的开发的框架和标准。如果他们成功了,再次在互联网统一世界,占领产业的制高点。

  亚马逊原来卖东西,07年出了第一款电子书,13年老板接受采访时说,马上尝试无人飞行器送快递,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这件事做成了,每个飞行器可以运送包裹最大的重量是五镑,飞行距离十公里,半个小时之内可以把货物送到,这一类的货物占到亚马逊接受订单的86%,如果我们的航管部门同意,美国城市都是给大家送快递,但是效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居住区。立足于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所谓工业互联网通过这种方式重塑竞争优势,进一步夺取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制高点。

  在美国做这件事的同时,德国人推出了工业4.0,所谓工业4.0就是按照工业发展不同的阶段来划分的,1.0蒸汽机的时代,2.0是电气化时代,3.0是信息化时代,4.0在3.0的基础上,实现所谓的万物互联,特别是制造领域的互联,进入智能的时代。

  通俗来讲,也就是进入智能通道,机器不再需要人工的操作,各种智能设备被内置从原材料到生产到运输、服务各个环节当中,通过传感器云计算把所有的要素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自动修正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一直到把产品送到你手里这就是所谓的4.0。

  德国人为什么要做4.0呢?通过做4.0,充分发挥在制造领域传统的优势,同时赋予制造业网络的翅膀,使得德国工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概念,进一步锻造德国制造品牌的优势,确保德国制造未来。德国人从制造的角度,利用网络,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制造业优势。美国人用互联网的优势,蚕食制造的领域,进入摧毁原有的行业,重新夺得制造业的优势。

  在这个同事,其他国家也没闲着,英国出台了制造2050,法国有一个新工业法国计划,日本也有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中国出台了2025。

  二、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深刻变革

  概括起来有五大变革:制造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化、绿色化。

  网络化:波音公司787飞机项目是前十年数字化应用的典范,实现从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协同研发制造,在产品全生命管理里边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的制造、数字化的测试、销售、市场以及交付,这些环节做了大的协同平台,对波音787风级实现全球虚拟研发和生产起到关键的作用。按照统计,787里面有400多万个零部件,波音公司本身生产是10%,其余生产和研发是由全球40多个伙伴完成的。设计是在美国和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完成,研发和制造又涉及到美、日、法、英、一、瑞典、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中国在787项目里参与了成飞、哈飞参与相当多的工作,总的价值量以亿美元来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化。

  宝马汽车和阿迪达斯利用网络做设计。

  iPhone苹果只做设计,设计还有外包,除了核心的东西。芯片是从韩国来的,PCB从台湾和日本来的,装配是在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企业,它也是通过网络,聚合所有的要素,用最好的技术和零部件、最好的设计推出最好的产品。

  智能化: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最大的优势来自于中国大陆富士康,主要生产基地在我们这儿。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在成都,用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同时富士康这些年做大量的研发工作,苹果手机里面很多工艺和零部件是富士康直接做的,给苹果做得ODM。最近富士康也有变化,12年他的老板宣布富士康搞百万台机器人的项目,希望用机器人替代人,进一步降低成本。因为企业面临要素条件出现新的变化,处于转型升级提高和竞争力的需要,开始使用机器和技术代替劳动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光是它,浙江的机器化人、民营企业和东部都在做。

   所谓机器换人,因为制造在制度化,通过机器的方式提高了效率,这样成本才能下来。三一重工用网络和智能化方式做服务,设备在全球任何设备都可以跟踪运营状况在干什么,随时提供服役。

  定制化。工业化的进程首先是垂直的,然后就是水平的,所谓水平,我们的企业重点做其中一部分,相对单一的产品做到最大的规模,通过规模降低成本。与随着未来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趋势,从单一的产品,变成以客户为中心来做,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变成以用户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简单的,而是满足更多需要。消费者由需求者变成生产和消费合一的角色,有更多的参与。

  浙江的奥康集团做得量脚定鞋器,去哪儿量完做鞋,依然很赚钱,像3D打印和小米手机,每天都在小米平台几百万粉丝,每个星期小米手机更新一版,希望的功能在论坛里面提出来,有足够的数量下一周手机就变了。

  服务化:有一个统计,在比较发达的企业里面停留生产过程中间时间是非常短的,剩下的时间在服务里边,创造的价值在服务领域已经占到了60%以上,要求这样一个时代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除了做制造还要做服务,未来服务和制造结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发展重要的趋势。

  像GE和英国的罗伊斯、卡特彼勒,金融占到服务非常大的比重。我们国家的企业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像陕鼓,这个公司原来只是做产品鼓风机和压缩机的,从2000年以后这个公司就开始做转变,单一产品的供应商向成套设备解决方案商转变。从产品的经营向品牌的经营转变。原来是卖牛的,现在是牵着牛卖奶。同样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是沈鼓,陕鼓不是最大的,效益最好的是陕鼓。

  绿色化: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今天,大量的占用资源、消耗资源,工业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到今天环境的制约不允许我们再这样粗放式的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的地方都面临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认识比我们要早一些,因为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采取也不一样。像英国从09年就开始做工作,推了《低碳转型计划》,最重要低碳工业毡靴,在工业绿色化发展方面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计划还给予预算资金上的支持。国内很多领先的企业也做这件事,像上汽通用就有打造绿色体系的工程,从前面的研发到后面服务所谓绿色体系做了很多的尝试。水溶性漆替代传统漆,通过一个工艺的改进,使得VCO的排放量减少80%,废气排放浓度降低500多倍,应该说有明显的效果。

  二、中国制造已经步入由大变强的新阶段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三大特诊:一是重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二是尽管大,我们不强,不强特征很突出。三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要素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规模大,19世纪中叶中国从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没落,到11年重回。从产品的产量,210种工业品全球第一,骨干企业,尽管我们说还不强,发展很快,14年的时候,财富500强,我们有一百家中国的企业,制造企业有5、6家,08年的时候36家,我们的企业也是非常优秀,发展非常快的。

  区域经济的实力,以省对应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14年的时候,广东已经排在全世界16位,江苏是17位,山东18,浙江19,进入前50名,我们的省份跟国家对比是24个,中国区域经济实力也是长足的进步。

  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创新、技术、信息化水平、发展方式和效益。

  创新有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去年是0.93,日本做到百分之三点几。二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远远高于50%。三是专利申请这些年突飞猛进,进步非常快,世界第三了。和第二和第一相比,还差了一半,发明专利和核心专利就更少了。四是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只有10%,发达国家是40%,10%转化能力差,二是更多科研成果没有使用价值。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企业,美国39,百度和腾讯是互联网公司,两个行业,真正的装备制造业,工业一个都没有,研发投入,这几年研发投入还是下滑的。

  工业基础薄弱,四基:基础的零部件、基础的材料、基础的工业,工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技术面向工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检验测试平台,进行共性技术开发的平台,上一轮改制给我们埋压了隐患,08年工信部成立之后,做这块工作的人没了,研究机构都变成企业,为自己的生存,共性服务做得很差,基础的零部件方面,高档数控材料方面、芯片方面大量依靠进口。机械所谓三基零部件就更差了。风电装备产能过剩了,风电品质有多差?齿轮保修其只有三年,国外是20年,是人家的1/10,高端的装备寿命更段,达不到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很低,跟发达国家相比差得很远。

  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超过了原油。

  这是对外依存度,我们从汽车到发动机到高铁,尽管大量高铁出口,里面的东西都是进口的。

  信息化水平,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差,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和能力不够。三是关系到信息化核心软件和基础、芯片有很大的差距。总理讲提速降费讲得很热,一是关于网速。啊肯买公司是做调查的,也是比较权威的,按照他今年1月份的报告,全球国家网络最快是韩国人4兆,美国人有5兆,美国0.86,第42位,世界平均水平1.9,我们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的一半。从高速宽带的用户比例来看,韩国最高,37%,我们也是42%。你的信息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有关系,如果说绝对值的话,相对来说不是那么贵。

  普通消费者感受不好,网络对工业支撑的发展,未来互联网差距就更大了。

  发展粗放,一方面资源利用水平低,二是污染,三是产生严重的过剩。

  前一段时间微信的段子,中国的钢产能多大,中国第一,全世界排名,河北第二,唐山第三。

  效率效益不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12,日本1/11。进出口产品的对比,进口机床是出口机床价格的400多倍。

  制造业发展面临要素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如何应对呢?我们和美国的对比,我们比它的优势就剩下4%了,再发展下去就不到了。油气挖掘的成本来说,页岩其打包送到上海的价格1.68,春晓气田3.68。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时也不在了。

  中西部比东部便宜,真正算劳动生产率,中西部比东部还贵。

  土地供应,价格优势也没有,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了。马来西亚工业用地是50块钱一平米,我们现在是600多平米。

  能源消耗的问题,钢的消费量差距很大,我们才两万多,工业化的国家8—10,自然出现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污染很好理解,中企联选了非常好的地方,这个会放在北京开就不用讨论重要性了。

  为什么作2025?三个目的:一是适应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迫切需要。二是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内在要求。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保障。因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防的基础,2025已经发了,就是一、三、四、九、十,即一条主线、三步走战略,四大方向,九项任务,十大领域。

  一条主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革命性的,抓住和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对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力新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用好领军人才,制定特殊的政策,把握方向,重点突破,加快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把这个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

  关于制造点的讨论有很多,从政治、经济、产业。

  德国人把工业40.作为主线。 美国人是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主线。

我们把两化融合叫制造强国,作为主线。中国2025和德国4.0有什么区别,德国是强国,出口大国,研发投入超过美国和日本,我们在这方面无论是水平、品牌、质量、形象都有巨大的差距。德国人在工业3.0完成基础之上搞工业4.0,我们发展阶段不一样,我们是大量企业处于2.0,个别企业进入3.0。我们只好并行前进,因为时间不等待我们了。

  战略任务不同,德国的4.0主要在制造业的高端,不仅想着高端谋划和部署,还要解决制造业本身的创新能力、质量的问题、基础的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强国战略。

  三步走战略:未来发展的三步,请中国工程院对世界发达国家阶段特征做了研究,也提出了一个指标体系。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对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的走势做了这样一张图。也对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家做了我们的工业分成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美国,第二阵营是德国日本,中国处在第三阵营,由此提出三步走的目标,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25年,我们希望制造业强国中国城市,这个城市也是我们设计出来的,能够接近德国和日本,进入到第二阵营,排在他们后面,从第三到第二。到2035年的时候,能排到德国日本前面,这是很美好的愿望,也是要求很高的目标。到2045年或者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能够进入第一阵营,能够和美国人并驾齐驱,目标提出也是非常宏伟的。从制造业目标,提这么长目标也是第一次。

  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阶段情况。

  如何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有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一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两个方面,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指出。13年是0.88,希望到第一个十年能够达到1.68%。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由0.36件提升到1.1件。反映质量效益的指标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质量竞争力的指数,现在是83.1,希望达到85.5。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希望能够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十三五”是7.5%。

  两化融合,一是宽带的普及率,13年是47%,希望达到85%。二是制造业数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由52%提高到84%,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由27%提高到64%。

  绿色指标是传统的几个指标,只是提出数据的要求。

  四大方向,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讲出来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我们的基础很差,智能化水平还很低,绿色发展。在创新方面,放在核心位置。做三件事一个工程。构建国家制造业体系。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有很多细的方向领域和要求。不能走老路和原来的方式,新的模式和经验。美国人也再做这件事,2012年提出制造业创新网络,完全学习咱们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做。最早提出来15个,后来提到45%,确定六大重点发展制造产业领域来做,到去年已经建了5个,累积投进去10亿美金。

  英国人也有弹射计划,已经建了7个。

  从国内来看,我们很多地方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广州就有加快新业态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三类产业。

  深圳去年出台了未来产业计划,准备每年拿出10个亿,连续七年安排每年安排10个亿,确定未来三大产业。

  智能转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做什么事呢?一是推动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二是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三是构建自主可控智能制造,四是研发技术。如果国内制造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和水平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画一张微笑曲线图,两头网上翘,中间是低的,制造业信息化的曲线,一头是水平比较高,研发设计,一头是售后服务,低的在制造过程,希望通过智能制造重点改进这个项目,有组织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也有传感器的问题,工业互联网的问题,控制的问题,再往里面走,工业互联网的问题,云操作系统,数控操作系统我们

没有,传感器高水平高精度没有,还有很多控制器,机器人行业最近挺热闹,九大控制器没一个中国人能做出来,未来智能制造要做的事。

  在这里面我们套了智能制造的工厂。像浙江做机器换人,做得就非常好。浙江机器人换人从13年开始做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因为有招工难的问题,通过换人替代现有的劳动力,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浙江是13年的时候宣布用5年的时间5千个人,实施五千个机器换人的项目,改变这种局面。从效果来看,降低了成本,用机器换人以后,由61.5%的企业减少一线员工超过10%,以此推算,全省规模以上的企业减少70万的用工量,仅这一项在2013年节约了用工成本290亿。调查还显示68.9%的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了5%以上。提高了效率,50%以上企业机器换人以后,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30%,由51%的企业表示通过机器换人,生产周期缩短了50%以上。三是降低了能耗。做机器换人企业里边,86%的企业表示做了以后能耗下降的,14.7%的企业能耗下降20%,11%的企业能耗降低15%到20%,9.5%的企业能耗下降10—15%,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已经是实际的感受。

  日本人在做所谓的机器人新战略,希望三个目标,世界机器人的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的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的时代。

  除了工业机器人还有生活服务类的机器人,去年年底我去台湾访问,到了富士康,郭先生在那儿给我们展示硝基漆人,用手一摸跟你聊天。机器人一岁,那个时候已经三岁水平了,说完了以后往前走,他跟在你后面,转过来他跑过来,他始终注视着你,跟你沟通。这个东西能卖出去吗?他说能卖啊,日本卖得很好。日本有很多女性不结婚,一个人,买一个小机器人回去,不到一万人民币,晚上跟她聊天,可以沟通思想,为什么?后面有一个云中心,一堆人有写心灵鸡汤一堆人跟他聊,卖得很好,解决到情感需求上了。坚持强化基础,“四基”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把“四基”的水平提一个档次,这件事不解决,讲其他的问题都是零。

  绿色化发展:还是节能降耗、减排就是打造绿色生产的体系。

  九项任务,把四个方向再分解成九个方面的任务。

十大领域,国家统计局有40多个大领域,小领域就成百上千了,未来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聚焦十大领域。

  为什么这么做呢?要想实施强国战略,必须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集中力量,以目前挤出来看,需要这么做。也是经过反复的论证,包括地方企业的意见,提出十个方面。

  最后我想总结,制造业还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也就不可能成为实现中国梦。

  所以说提升综合国力保证国家安全,也是建成世界强国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纲要发出来之后,有两大作用,将全世界的目光和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制造业,曾经有一段时间,忽略了制造业,更多谈服务业,没有制造业的根基,就没有服务业的土壤。应该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推出再一次聚焦大家对制造业的关注,提升制造业的荣誉感。在制造业工作,不亚于其他,不亚于金融和房地产业,对国家贡献非常大。

  纲要推出之后媒体反映比较正常的,十年的时间很长,同时十年的时间也很短,我们不但需要战略的规划,更需要战略定位和弃而不舍踏踏实实一步的努力,能否将规划实行好,能否真正适应赶上智能制造的浪潮,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能否摆脱过去粗放式发展路径的依赖,建成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的文化,缩短我们和强国的具体,靠谁呢?要靠左右的人,我们在座和产业界的人,靠我们各行各业各级的政府领导支持和关心,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宏伟愿景是可以实现的。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制造业和2025认识和理解,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