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专家观点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陈春花作序宋志平新著《问道管理》:道法自然
发布时间:2019-09-09 查看次数:1108

文/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

     

      这是一本难得的书。本书作者宋志平,从技术员到两家大型央企的董事长,将一个并不在「风口」且产能过剩的建材行业中的企业,从无到有地带进世界500强的行列。其间的故事起伏跌宕、复杂纷繁、90cf99a370a9752cd84cc6ca5794ce83.jpg创新迭出并精彩纷呈。人们惊讶于宋志平的「魔术」之时,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而这本书正是答案本身。难能可贵的是,宋志平愿意贡献自己数十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体会,并用问答集的方式写下来,形式很新颖,也容易直奔问题。问答方式有助于快速地把读者带入到现实的场景,使读者获得真实的感受。应该说,像他做企业一样,宋志平写书也颇具匠心。


        这本问答集,既是个人的成长史,又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史的典型代表,也是一部改革开放时代的企业家思想史。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领导者将产品、企业、行业和国家经济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领导者将有限的资源、瞬息万变的机会、数以万计的员工以及价值创新有效组合的智慧;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企业领导者把体制与机制、市场和技术、国内与国际、经营与资本整合在一起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鲜活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


       这本书令读者受益,不仅仅是在认知层面,更在于具体实践层面,包括战略、组织、经营、文化、创新、现场管理等,有很多心得与独到之处。通读此书,我受到很多启发,这里我谈谈其中四点。


一是领导者要有战略牵引与实现战略的能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真正有能力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并且运用战略引导企业的发展。正如宋志平自己的实践那样,遵循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战略目标为指引,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战略的眼光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宋志平带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发展实践中,我们真切理解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再没有什么比想清楚目标和解决途径更重要的了。」这需要领导者本人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够受机会诱惑,需要透彻理解行业与市场发展规律,需要有布局行业与引领行业的决心,更需要有战略的远见和追求,「为大家眺望远方,比别人向前一步」。


二是企业要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宋志平提到了「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互联网+」指的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强调把互联网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工具,以创新方式推动转型升级,本质还是实业。无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核心都是依托一个优势业务或创新要素,开展跨界与融合,这就是「+」的意义,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两者的主体、视角确实不一样,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融合,用网络时代的工具来再造各个行业。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我们赶上了互联网兴起兴盛的好时代,使用并发展了信息技术,创新了商业模式,建设了配套基础设施,并远远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前面,这是中国的时代机会。但是要获得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则需要我们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无论是从市场本身的规律中寻求机会,还是通过敢于竞争并赢得合作的维度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或是从行业发展结构中转换新旧动能,抑或是回归商业的本质,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一系列的选择和实践,正是企业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三是企业需要发展真正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的组织管理与治理机制,一直是一个相对困难的话题。但是,在宋志平的实践中,这部分恰恰是展现出他管理智慧之所在。如何利用机制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创新精神与务实行动有效组合的难题。怎样理解央企的治理结构,怎样理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规范,怎样理解国企市场化运营的边界,怎样理解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双向作用,怎样理解激活人与责任担当之间的关系,怎样平衡央企社会责任与市场化竞争的关系……这一系列的难题,都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顺利发展,是否可以走进全球市场,是否可以走到行业领先位置。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部分,宋志平在工作中强调工匠精神,在用人上寻求痴迷者,对员工提出「企业是共享平台」。虽然他认为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不能一概而论,淘汰有淘汰的好处,有利于保持压力和动力;稳定有稳定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忠诚度,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能感觉到,他还是倾向于保持稳定的。为此,他设立了很完善的制度,帮助员工学习、成长、发展,并且使员工在生活上感受到幸福,具体来说就是构建出了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的「共生」平台。


四是中国企业要以成熟心态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波折。作为一家全球企业的领袖,宋志平对全球化的看法很有启发性。他认为,今天全球化面临很多争论和分歧,根本问题是利益再分配,再深层次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到底利益该怎么分配,规则要怎么变化?从中国来讲,原来的全球化模式对我们是有利的。经过过去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我们要积极地支持和维护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不可能回到从前,而是会改变,会建立新规则。40年来,虽然中国很多行业还很弱,但总体上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锻炼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更好地拥抱全球化,我们愿意参与并尊重全球分工,也有能力为全球更好地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当然,借用宋志平的话,中国企业要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扎实构建全球化的系统性力量,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2019年全球大格局巨变的背景下,这些观点和实践更具有启发意义。


       因为教学的机缘,我有幸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课程中结识宋志平老师,之后我们有多次交流和对话。他的实战经验、独到的思考、娓娓道来的魅力,以及平易对话、挚爱学习的品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愿意分享,喜欢和年轻人探讨、探索新领域并持续理解世界变化的习惯,令人赞赏;而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热情,也深深地鼓舞着学生们。


      阅读此书,你会得到很多启示,例如对产能过剩行业改革发展的启示,对微笑曲线和全产业链的看法,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经营管理的挑战等,并不仅仅是我所能感受到的这些。


       我是一个专注于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研究的学者,在过去接近30年的研究中,感受最深的是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而这本书,同样让我感受到企业家精神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甚至可以说,正是企业家精神驱动了宋志平以及他所领导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家精神可以说是本书最核心的内容。


       当我接受邀请为此书写序,可以预先看到此书时,更感受到宋志平所呈现出来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价值选择,在他每一步的实践操作中,在他每一个成功案例里,读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我决定用「道可道非常道」作为序言的标题,因为宋志平是一位真正的实践主义者,他认为管理是那种永远在发展的东西,他认为理论永远深藏在实践的背后,道法自然才是真正的大道。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道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作为一个大型央企的领导者,作为一个以学习西方管理著称的企业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秉持,让人看到了他人生更深层次的一面。


       我自己也深受《道德经》影响,老子所说的「道」,就是告诉我们,「道」并不是一个我们必须尽力遵循的「理想」,而是一条通过我们自身的选择、行动与努力不断开拓的道路。宋志平的实践,恰恰是遵循了这一点。


       事实上,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企业家,这些宝贵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思考,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企业成长的关键选择和鲜活方案,又可以给年青一代以真实的借鉴和学习的案例。如果我们持续用知识赋能管理者,让学习与分享成为习惯,那么,未来的中国企业,必将因为有更多优秀的新一代企业家成长而美好。


2019年5月于朗润园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