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改革创新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改革创新
云南打响园区转型升级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6-11-25 查看次数:550

云南打响园区转型升级攻坚战
推进园区“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园区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云南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从2015年起,建立园区季度考核制度,每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连续2年考核排名后10位的退出省级工业园区。

  随即印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开篇即写道:园区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器。

  7月13日至15日,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暨园区建设会议在保山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强调,园区是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业招商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打造一批工业大市、大县、大集团、大园区、大产业基地,挺起云南经济的“脊梁”。

  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产业园区焕发生机活力,切实担负起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和“加速器”,已成为云南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工业增加值8成以上在园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园区增长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园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体型转变,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向实体化管理转变,产业发展从同质同构型向集群差异型转变。

  

  云南产业园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云南开始组建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曲靖经开区等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总数达132个,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70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82%。全省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多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昆明地区为例,目前全市以工业为主的园区共有15个(不含滇中托管三地),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1个、市级产业园区2个。主营业务收入高新区、经开区已突破千亿元,五华园区突破五百亿元,宜良、呈贡等6个园区突破百亿元。 “园区贡献了全市8成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只有园区经济稳住了,全市的工业经济才能够稳住。”昆明市工信委园区处处长吴涛如是说道。

  “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省园区建设水平低、起点低,投入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性不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行政化’色彩浓厚,政策不活等问题依然存在。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仍然较弱,产业不强、园区不活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7月10日印发的《意见》,并没有回避当前全省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意见》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园区增长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园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体型转变,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向实体化管理转变,产业发展从同质同构型向集群差异型转变,对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园区发展放在重中之重,坚决打好园区转型升级攻坚战,以园区转型升级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以园区跨越发展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

  10+50重点园区敲定名单

  园区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坚持集群发展,打造特色园区;坚持集约发展,打造高效园区;坚持改革开放,打造活力园区;坚持科技引领,打造创新园区;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园区。

  

  “以园区转型升级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以园区跨越发展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并非一句空话。李纪恒在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暨园区建设会议上强调,园区是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园区建设,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园区建设中,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引领园区转型升级;要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助推园区转型升级;要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促进园区转型升级;要提升承载能力,支撑园区转型升级;要创新体制机制,驱动园区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意见》还以2014年为基础,从经济增长、规划布局等7个方面明确了到2017年、2020年将分别实现的目标,并明确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科学合理规划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定位;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率;集中要素资源,推动重点园区率先发展;促进多元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创建务实高效的体制机制;强化融资体系建设,增强园区造血功能;推进创新驱动,提高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区域合作,提升园区开放水平;突出打造优良环境,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以“集中要素资源,推动重点园区率先发展”为例,《意见》明确,省级重点培育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曲靖经开区、红塔工业园区等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或有望达到千亿元以上的园区;州市重点培育5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园区。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集中政策、资金、要素资源,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等措施,推动重点园区加速发展。

  健全退出机制加快“腾笼换鸟”

  明确“10+50”重点园区名单的同时,《意见》还对项目入园设置了准入门槛,明确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推进园区“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园区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在项目引进上,《意见》指出,要杜绝污染项目入园,控制与主导产业无关联的项目入园,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提升产出效益。国家级园区单位面积投入强度要达到300万元/亩以上,产出率达到600万元/亩以上;省级园区单位面积投入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亩以上,产出率达到400万元/亩以上。不仅如此,《意见》还明确,园区用地自供出之日起2年未建项目的,依法依规退出用地,并建立健全不符合园区发展主业和低质低效企业退出机制,加快“腾笼换鸟”步伐。

  与之相匹配的是,7月3日印发的《云南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考核办法(试行)》也明确,要加强对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全面推行优胜劣汰,建立省级园区的进退机制。从2015年起,建立园区季度考核制度,对园区全部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和利税等5大指标进行考核,每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年底考核排名后10位的省级工业园区,列入黄色预警园区,以连续2年考核结果为依据升级一批、淘汰一批。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对10+50重点园区及省级园区动态管理机制,对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滞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投入产出效益差,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园区重点进行清理整顿、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清理出重点园区和省级园区序列。

  “在退出机制推进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园区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凋敝,而是在拉开产业健康发展的序幕。”在昆明市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尹峻看来,全省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同质化问题已经无法回避,恶性竞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推行退出机制是大势所趋。

  不过,他也指出,对于已经“掉队”的园区要区别对待:如果一些园区在依赖财政支持来维持,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应坚决予以退出;而对于基础薄弱,体量不大,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园区,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发展的空间。“园区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同等重要,退出机制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尹峻说。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