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改革创新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改革创新
产业提升推动经济“质”“量”同步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25 查看次数:404

    产业与一个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产业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是经济总量获得新增长的必要条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将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昆明市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提出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昆明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

  高原特色农业蓄势发展、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通过五年的努力,昆明产业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高原特色农业蓄势发展

  今年9月,2015第十一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展示昆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农博会见证了“十二五”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

  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农博会展位从2000个增至3500个,参展商逐年增多,由传统展会模式发展到设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展示交易区,昆明农博会逐渐成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的农业盛会。

  今年,农博会首设分会场,落户斗南。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素有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花卉价格的“晴雨表”的美誉,此次成为农博会分会场,也让花卉园艺成为展会的靓丽风景。而对斗南来说,今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成功实现市场搬迁,与老市场相比,花花世界主场馆——斗南国际花卉中心交易场地面积大大增加,各方面配套设施也都实现了全面升级。“随着产业园的建设,花市将升级为花都,变身旅游胜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花花世界属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一期项目,按照国家AAAA级风景区规划建设,整个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建成后,可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远期将达到300亿元。

  可以说,斗南的蜕变也是昆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昆明高原特色农业蓄势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和优化了昆明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蔬菜产量266.5万吨、鲜切花外销量达43.6亿枝、初步建成12座都市农庄……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见证了昆明高原特色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使昆明逐渐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高地。

  其中,近年来备受市民青睐的都市农庄最具代表性。早在2012年,昆明就已经启动都市农庄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先后涌现出了振峰都市农庄、万家欢蓝莓庄园、一丘田杨梅庄园等颇具规模和知名度的都市农庄代表。

  与此同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昆明积极实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昆明特色农业紧紧抓住“特”字,走“产业”路,在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明显提升了农业产业规模化。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昆明蔬菜”“昆明花卉”“昆明烟叶”已成为我市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三张王牌。

  今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下发《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再次吹响了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号角,昆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止。

  工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工业在昆明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昆明已基本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块状、片状发展的“三圈两轴多板块”工业产业布局体系架构。

  “十二五”规划中,昆明提出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工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此,“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做大工业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提高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工业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环境日益改善。近两年来,在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昆明工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谋转型、促升级,统筹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努力保持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6.5亿元,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今年以来,先后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修订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在昆明工业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一市一县一街道”托管滇中产业新区的实际,明确提出,要推动工业提质增量,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加快构筑“一核两翼六板块”的工业布局体系。巩固提升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和非烟轻工等产业,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

随后出台的《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修订版)》又提出,到2017年,全市工业产业集中度达到88%以上,打造15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6个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工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打造20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10个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把昆明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为昆明工业产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必将推进全市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新业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将成为新一轮经济有效增长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与“引擎”。

  昆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为依托,推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促进昆明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5年来,昆明一直为之而努力。一个个城市综合体建成并投入运营、一幢幢亿元楼初现规模、一个个企业总部落户昆明……近年来,昆明市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不断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市民生活,尤其是南亚风情第壹城、爱琴海购物中心、同德广场、万达广场等的建成运营。“以前周末能逛的地方很少,这几年,昆明出现了很多城市综合体,可选择的多了,生活也方便了。”市民程浩说。

  而产业融合带来的改变和发展也不容忽视,花之城就是其中代表。花之城位于昆明市东白沙河片区,总投资达30亿元,将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商业发展相融合,进行旅游产业提升整合,打造中国第一个花卉主题购物中心,拥有全球首个花卉主题旅游综合体、全球最大花卉主题温室、全球首个花园商城等多个项目。实现了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的完美结合,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

  显然,宏观产业发展的背后,正在改变普通百姓的微观生活。正是这样一个个项目的出现,更直观地反映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逐渐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