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改革创新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改革创新
产业提高度   创新驱动促经济跨越
发布时间:2016-11-25 查看次数:515

  提起云南白药,除了一系列跌打损伤的拳头产品外,人们还会想起牙膏、洗发水……多年前,云南白药就打破传统限制,把目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多元化经营,涉及医药制品、医疗器械、日化用品等多个领域。

  云南白药的变革只是昆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昆明狠抓改革攻坚,牢牢把握住“改革”这一破解各类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向改革要红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我市经济工作“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现实课题,顺应大势,与时俱进,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188”产业促经济升级转型

  改革,是发展进步最强有力的引擎。通过改革,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堪称治本之策。具体到昆明而言,此前出台的《昆明市稳增长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20个方面提出了46条政策措施。“干货”如此之多,为提振昆明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创新,则是经济脱胎换骨最根本的依靠。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而根本路径是创新驱动。近日,昆明通过《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把昆明建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不能再大干消耗高、附加值低的产业了,要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再漂亮也是“空城”。各级各部门要集中精力做产业,实实在在做产业,筑牢产业之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城市发展。

  一转一调做好产业升级“加减法”

  春花自行车、兰花冰箱、山茶电视机、白玫洗衣机、茶花汽车……都曾是“昆明制造”的代名词,如今,虽然制造业的比重降低,但作为昆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载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离不开制造业这一基础。

  昆明市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竞争力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昆明中铁、云内动力、昆明电缆、昆船、昆明机床、CY集团、云变、昆明电机、力神重工、克林轻工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也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技术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信息化、成套化、服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昆明要跨越发展,关键在产业,核心在工业。工业依然是昆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实上,不只是制造业,放眼整个二产都在涌动着改革之潮。

  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始终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一核心,更加重视工业、狠抓工业,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和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方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工业投资的增幅定在了12%以上。

  一调一转,具体怎么调、怎样转?

  昆明给出的答案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减法”。“减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优势产能,是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不得不做好的“多维减法”。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稳住工业增长基本面。实施总量控制,对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不再审批新增产能项目。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兼并重组,配套补助和奖励。

  同时,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从项目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逐步降低全市工业经济对烟草和资源类行业的依赖度,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企业苦练内功“一飞冲天”

  企业既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必须突出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除了一心堂、昆明中药厂这样的大型企业不断探索转型发展,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寻求企业多元化发展道路,位于晋宁县的昆明中天达玻璃钢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总经理刘彦章说,公司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多年来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去年,还专门在公司内建盖了一座“专家楼”。今年新增了两条生产线,用于调整产品结构,准备向电力行业的安全器具、绝缘板材料等方面进军。“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销售额每年能提升3000万—4000万元。”  

  广阔天地,如何让企业“一飞冲天”?“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和挑战,企业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苦练内功,提升品质,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在多次调研中,程连元这样表达了对企业的期许和要求。

  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也在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扶上马、送一程。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政策机遇,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工业发展新路子,打造空间协同新格局,引入创新增长新动力,走出开放发展新道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办企业,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培育一批优势成长型、龙头带动型、质量效益型企业。

  昆明,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牢牢把握“改革”这个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把昆明建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