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窗
Window of enterprise
企业调查
您当前位置: 企业之窗 > 企业调查
云南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11-12 查看次数:1678

   云南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享誉西南的昆明汽车运输总站,后更名为云南省昆明汽车运输经贸总公司。企业于2009年改制后组建成立为多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之一。公司以客运为主业,生产经营覆盖长途客运、城乡公交、货运物流、客货运站场、旅游、保修、驾培等业务,现拥有资产总额24亿元,在册职工2000余人,从业人员8000余人,各型客货车辆5000余辆,下辖40余个分子公司。公司是中国道协审批的客运一级企业、货运二级企业,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评定的3A级综合物流企业,是交通部在云南的重点联系企业,是云南省军工运输唯一企业,是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和国际道路运输组织(IRU)中国事务组成员单位,排行中国道路运输百强企业前10名。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领导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全局观念,勇于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深化改革。公司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着力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的发展,经过艰辛的努力,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转变,使这个具有六十年悠久历史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转变为由昆明、金孔雀、红河、大理等10家省内交通运输集团出资竞购组成的我省最大的多元股权的交通运输民菅企业。公司在改制后面临诸多困难和资金压力的严峻形势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妥善分流安置职工,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提升客运服务品牌和发展城乡公交战略,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在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发展,形成了改革促发展、发展促稳定、稳定促和谐的企业运行格局。据统计,企业从改制前营业收入6.35亿元、利润1584.47万元,职工人年均收入20510元,到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利润1亿元,员工人年均收入34397元,分别是改制前的2.17倍、6.3倍和员工工资增幅67.71%。企业改制后4年来实现营业收入达40.77亿元、利润达2.74亿元,资产总额达24.15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107.67%,年平均红利率11.65%,纳税总额近5亿元,安全生产“六率”控制指标均在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股东利益和职工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平稳完成了企业改制的相关工作,实现顺利平稳着陆的目标,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于2009年底组建新公司后,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至2010年5月,职工身份转换及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公司共办理内退人员760人,自谋职业844人,转换身份1873人,老干部移交41人,共开支安置费用1.5亿元,实现了改革的稳妥推进。在转制期间,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为生产经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适应公司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换,2010年制定了新公司有关制度、规章、办法等文件46个,调整了公司财务核算制度,建立了新的员工分配制度,整体改变了公司各分支机构的经济责任制办法等。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公司的转机建制,且平稳有条不紊地实现体制的过渡,对于改制企业来说是罕见的。

   生产经营迅猛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1、加大力度调整了管理组织机构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

  公司调整和整合了管理组织机构和下属分支机构,做到了产业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经营,人财物资源优势相对集中。精简了公司管理部门的管理架构,减少了人员,降低了人力成本,做到以岗定人,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2010年底,公司依据昆明市关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将昆明四城区及呈贡新区的城乡公交经营机构整合重组为新的双誉城乡公交公司,提升了昆区公交的运营质量和运营形象。重组后的双誉公交公司发展较快,着力发展公交和校车产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至今已培育发展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发挥存量资产运营的有效性,公司将原客运西站、小汽车修理厂等资产盘活,获得了较大收益;对部分后勤资源,如幼儿园、职工医院采用与社会资源共同合作方式盘活,使其从历史上吃补贴变为有微量收益。积极盘活公司下属南部客运站的土地商铺资源,整合已关闭的南窑客运站的房产和土地资源,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强有力的资产盘活措施,使得公司改制初资金紧张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稳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推进公车公营

   按照交通部的要求和精神,交通运输企业要大力推进公车公营,以实现对车辆的全面管控和管理。公司在改制后,将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几年来有计划、高效率地推进。每年年初公司做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实施过程中上下统一,步调一致,在遇与车主僵持,难以推进时,公司领导身先士卒,周密策划,讲方法,有策略地与车主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一条班线的车辆“收公”要历时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几十轮的谈判,正是公司凭着顽强的毅力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再加上政府及行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顺利地完成了每年的公车公营计划。至2013年底,全司客运车辆2796辆中有951辆实施公车公营,占全部车辆的34%,1083辆实施公车承包经营,占全部车辆的38.7%。公车公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成功的经验,为公司在未来几年客运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来源和基础。

   3、抓住机遇,抢点占位,多方位、多渠道拓展市场

  客运是公司的主业和支柱产业,客运规模和客运市场的扩大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几年来公司车辆增加较快,已拥有省际班线90条,车辆187辆,市际和县际线路268条,车辆1081辆,旅游车295辆,县内及公交线436条,车辆2199辆,校车145辆,国际班线10条,车辆16辆,出租车161辆。

  随着客运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在巩固发展班线客运的同时,公司调整了客运发展方向来延伸产业链市场。公司近年来着力点转为车头向下,重点发展昆明周边区域公交客运市场,如安宁、嵩明、禄劝、倘甸新区等城市化进程迅速,大型项目集中的地域,为公司县内公交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公交收入增长较快,已占到了公司主产业客运收入的三分之一,客运收入连年增长,带来了公司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公司下属的安宁公交的运行模式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省内学习的典范和榜样,公司下属宜良公交、东川公交、禄劝公交、嵩明公交等也获得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与此,公司还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展特色、品牌及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与省内各大院校合作开展校车服务,签定了长期的合同,有了稳定的收益;依托公司良好的社会声誉,积极组织包车服务;与机场合作开展定制式客运服务,公司下属双誉公司于2013年与机场签订了为期4年的运输合作合同,双誉公司2013年累计为民航接驳运输1200余车次。

  公司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性和市场察觉能力,善于在市场中找机会,挑战中寻机遇。根据昆明市两区的布局和规划,公司适时成立了在两区负责交通运输的昆明瑞和交通运输有限公司以及经营驾培产业的倘甸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公司的客运和驾培市场。为了盘活公司的资源,增强驾培、旅游等产业的竞争实力,公司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昆明联合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已经取得增加驾驶培训车辆的许可和批复,拟组建培育成为一级驾校。公司于2012年开始至2013年,先后出资2.3亿元收购西双版纳昆曼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原景洪交运集团)99.6%的股权,成为云交公司下属控股公司。

   4、采用多种方式使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交通运输企业属于安全高危行业,公司历来根据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对旅客和社会负责,让公司的经济效益极少带或不带血的味道”的理念,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力求安全无死角,未雨绸缪,预防控制为主,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将安全管理精细化,延伸安全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安全宣传督导员制度,将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要求延伸到最末端,落实到车头、人头,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严厉打击、整治各类安全违法行为,对超员、严重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采用重金罚款、停班教育等严厉措施,打击、震慑了各类违法人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GPS的监控更加科学化,监控工作中对每条客运班线实施分段限速,对特殊路段、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监控,提高了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顺利通过中国道协的达标考标,推荐达标等级为一级,实现了公司安全管理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公司的安全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正是有这些辛勤的努力,公司安全各项安全考核指标每年都在上级考核控制范围内,并于2012年度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五连胜荣誉称号,2013年连续第6年“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并获连胜杯,这属于在安全生产中的最高荣誉。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