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改革创新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改革创新
昆明电子信息制造业酝酿涅槃
发布时间:2016-11-25 查看次数:529

  “十三五”昆明信息制造业重点方向

  进入“十三五”,电子信息制造业首次被写进了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列入昆明大力发展的“188”重点产业之中,作为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现状

  有差距 有空间

  “十二五”期间,尽管昆明信息产业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产业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事实还没有跟上全国的发展速度。

  据昆明市工信委统计,2015年,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55.13亿元,相比2010年,年均增长8.7%,占云南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已达95%。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7亿元,年均增长13.5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43亿元,年均增长3.57%。

  今年1—7月,全市统计内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9.07亿元(不含通信业),同比增长4.1%。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4.47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营业收入53.03亿元,同比增长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6.04亿,同比增长0.7%。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0.3万亿元,4年间年均增速是12.6%,与2010年相比增长达61.1%。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差距同时也意味着空间。在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卫权看来,“昆明、云南都是首次把信息产业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从产业导向上来看机遇显而易见;从发展水平来看,昆明的信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表明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路径

  内培外引 提升自主开发能力

  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进入“十三五”,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需求来看,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成长的昆明信息产业,意味着才起步就得跟上升级的节奏。不过,对于地处西部高原的云南来说,交通、人才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都不具备优势。

  如何结合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实现四两拨千斤?《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内培外引将是未来五年昆明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路径。内培,即鼓励南天集团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外引,就是要着力吸引一般加工型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区域总部等功能性机构落户,形成以设计为核心、制造为基础,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较强的发展格局。

  在昆明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发展光电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其中,重点发展红外热成像及探测系统、微光夜视产品、太阳能电池、信息光学元件、光电子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设备6个领域的光电子产品,推进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重点攻关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与工艺、高功率半导体照明(LED)芯片与装备制造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

  布局

  打造“双核两区多点”大格局

  结合上述产业规划,昆明提出打造“双核两区多点”的大信息产业布局。“双核”即呈贡、滇中信息产业核心区;“两区”指的是高新区、经开区两个产业发展区;同时,特色发展五华、盘龙、官渡、西山、阳宗海风景区等多个产业支撑区。

  呈贡新区将作为信息产业“云核”,结合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定位,依托呈贡信息产业园建设及呈贡大学城的科研、教育和人才等优势,全力打造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相关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外包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强新兴业态高端要素集聚和支撑引领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昆明信息产业向全国辐射的枢纽,成为主要服务于全国和泛亚区域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承接载体,服务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滇中新区作为信息产业“端核”,以空港经济区为主要承载地,积极对接京津冀资源,主动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转移,大力发展智能家电生产、可穿戴产品制造、芯片及终端产品制造、云存储服务器组装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商务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逐步建立包括原材料配套、终端加工制造、软件应用、销售渠道在内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配套,商务生活配套及物流等综合服务体系。营造开放的创新性环境氛围、良好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人文环境,培育壮大滇中新区信息产业“端核”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与呈贡新区“云核”相融共生、互动发展。

  高新区主要以云南软件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与系统集成产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材料等基础优势产业,延伸发展培育新兴“互联网+”业态,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保持主导产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培育一批原创技术、首创业态和引领市场的商业模式,壮大一批代表昆明转型升级的名片企业。

  经开区以信息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以光电子、金融电子、工业控制智能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向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结合昆明传统和特色,延伸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使园区产业呈现集群式、专业化、特色型发展的态势,打造成昆明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阵地。

  在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高端产业功能区基础上,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地昆明,发挥昆明作为“一带一路”前沿枢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门户的优势,以及昆明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积极在五华科技产业园、盘龙都市产业园、官渡、西山、阳宗海风景区等地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特色软件、物联网、“互联网+”文化创意及数字内容、电子商务及电子信息材料制造等促进信息消费升级的特色产业,成为新兴特色化信息消费窗口,提升对高端信息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与核心区、发展区形成园区联动态势,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新闻延伸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五个方向

  

  2015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在《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三五”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五个方向:

  一是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企业、产业联盟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强化基础软硬件协调发展,构建先进核心技术体系,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促进产业链融合配套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延伸传统信息技术产业链条,培育产业新增长点。鼓励和引导产业链各环节配套发展和产业链横向整合,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跳出跟随发展模式,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基础,探索发展新模式,围绕绿色服务器、智能硬件、智能交通等领域完善产业生态。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形成一批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结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区域新增长极形成,推进东部、中西部地区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握信息技术融合化的趋势,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三是推动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以应用促发展,提升产业支撑国家战略保障能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加快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推进生产线柔性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落实“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构建电子信息产品融合创新平台,加强共性标准制修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家电、医疗、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典型需求,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融合性新产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面向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促进行业应用快速发展,提升信息消费水平。推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织产用合作联盟,进一步完善产用合作公共服务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品,壮大信息安全产业,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安全可控产品与服务的联合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突破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以及其他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所需关键软硬件产品,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关键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仿真模拟测试平台,优化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广机制。强化信息安全产品的评估认证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提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产业支撑能力。

  五是优化产业出口结构,加强产业国际化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一般贸易占比,推动出口产品向高端发展,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结构。建立完善头筹协调机制,持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一带一路”、中美合作、中欧合作等国际合作计划实施,结合海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通信系统、光伏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扩大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和国际研发团队引入获取高新技术,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加强国际资源利用,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和运营能力,扩大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发挥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发、标准制修订,加强专利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交流合作机制,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