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工业文学
您当前位置: 媒体中心 > 工业文学
再一次出发
发布时间:2020-01-03 查看次数:1160
文/刘 强

什么是出发 ?小时候我觉得出发就是背上书包去上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出发的目的没有变,变得是出发的方式和距离,从自行车,公交车到汽车,火车,再到飞机高铁,后来工作了,我发现 出发不再是从A到B,从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发现选择了一个行业,就会有一种责任和使命,而我们每天开启的新工作,意味着我们开启的一段段新征程。

在今年的九月初,我很荣幸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亲自感受到了70年来祖国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飞跃式发展。闲暇之余,我去到了中国铁建北京总部的铁道兵纪念馆进行参观,在展馆里的很多东西都让我为之动容,其中有一部分展厅最让我为之震撼,那就是在西方人眼里认为不能完成的一个工程奇迹:青藏铁路,我今天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老兵九次出发的故事。

这个故事作为在投身青藏铁路建设的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来说只能说是冰山一角,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周玉成,铁道兵第十师从1959年起就参加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周玉成的事业几十年来一直与青藏铁路相伴,曾经与他并肩奋战的200多名战友早已长眠在青藏高原。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接近退休年龄的他经历两次心脏手术,心脏里安放了5个支架。身体刚恢复不久的他便又出发去风火山的工地。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空气含氧量只相当正常地区的一半,恶劣的高原气候随时可能引发各种危及生命的高原病,对心脏病患者则更加危险。考虑到他个人的健康状况,大家坚决反对他上山,但却劝不住。大家请医学专家杜智敏少将出面劝解,可是周玉成当面答应不上山,可是回到指挥部却依然“我行我素”,再次出发,踏上征程。

周玉成先后9次来到风火山工地,解决施工难题。他的事迹感染了青藏铁路线上所有知道他身体状况的建设者,当职工们一次次看到周玉成顶着寒风出现在风火山,不少人感动得流泪。 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的感召下,经过4年拼搏打通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 吴天一院士更是惊叹到,心脏里有如此多的支架又这么多次上到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这与青藏铁路相比这同样是人类生命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曾经的铁道兵,如今的中国铁建,早已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同时一批优秀的子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翘楚。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刚刚开工之时,铁建装备公司就组成了青藏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课题组,面对这个国际性难题,先后攻克各项技术难关,集成创新,开发研制了高原型系列大型养路机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面对恶劣的生态气候条件,自动化、机械化的作业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保证了高海拔地段线路的维修和保养质量,铁建装备也为神奇的天路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得不说,当我在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和北京工程机械展会现场看到我们公司产品模型时,那一瞬间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一面是感慨一面是骄傲,科研实力从测绘仿制到自主创新,设计手段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智能化设计,研发的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规格到系列化,从国内到国外,65年的历史的车轮承载厚重的年华,过程总是充满艰辛与坎坷,如今公司迈上了“再次创业”的新征程,未来布局高铁地铁以及海外市场的大机产品将会焕发新的活力,作为一名新的铁建装备人,我将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情,贡献自己的创新力量,助力企业的再次腾飞。愿我们共同再次出发,筑梦铁建装备的未来。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
Copyright©2019-2020昆企协“三会”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9010857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81号